如果把盛泽的历史比作一条河,那么这条长河里流淌的便是丝绸文化 盛泽的先辈曾经创造了“日出万匹,衣被天下”的辉煌,使盛泽这个偏僻的乡间小镇挤身于中国的四大绸都之列。 |
建国初期,倍受日寇和内战摧残的丝绸业在一片萧条中艰难起步,镇区的大小私营丝织厂和零星机户通过几度的联合和改造,到六十年代中期初步形成了丝织业格局;在农村,1958年成立了在少量的手工机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盛泽公社丝织厂,六、七十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,镇、村办丝织厂遍布全镇各村,到九十年代中、后期,个私企业大量诞生,又为丝绸业的进一步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后劲,2000年末全镇丝绸业共有大小工厂600余家,拥有2万台丝织机,织物生产能力达12亿米,为建国初期的近500倍。
同时,传统的印染业也突飞猛进,目前全镇21家印染厂的年加工能力超过了15亿米。还发展了聚酯切片、涤纶长丝等合纤原料和涂层、压延、植绒、磨毛、轧光、复合、印花、绣花等一系列织物深加工生产,形成了年产聚酯切片26万吨、涤纶长丝22万吨、织物深加工10亿米的年生产能力,此外针织业作为一个新的生产门类也正在崛起。可以说,盛泽已经成为国内主要的丝绸纺织生产基地。
盛泽丝绸不仅以量大胜人一筹,更以质优而著称于世。1962年,盛泽生产的美丽绸在全国评比中获得第1名,此后,盛泽丝绸屡屡获奖,深受国内外同行的青睐。1983年,在杭州举办的全国丝绸实物评比中,盛泽生产的四只真丝绸产品同时获得第1名,惊动了全国丝绸界,《浙江日报》为此连发了三篇社论备加赞誉,在以后的国家质量奖评比中,盛泽的丝绸产品又先后获得了三个金质奖、四个银质奖,盛泽丝绸誉满全球。 |
现在,盛泽丝绸的品种已从传统的桑丝绸发展到桑丝、交织、人丝、合纤四大类数百个名种,产品的70%左右通过各种渠道销往国际市场,盛泽镇已连续6年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“五强”乡镇,真丝绸,仿真丝面料的出口量已占到全国的1/6,成为国内主要的丝绸出口基地。
丝绸业的迅速发展,凝聚了几代人毕生的心血。这里面有殚精竭虑、苦心经营的企业家、有潜心研究、屡克技术难关的科技人员、有不辞辛劳、日夜奔波在机台旁的普通工人。
丝绸业的辉煌,带动了盛泽经济的繁荣。盛泽镇区的面积已从建国初的2平方公里,扩展到16平方公里,镇区道路已形成了“一环、一纵、二横”的大框架。全长14.8公里的环镇路宽阔平坦,环路的两侧便是盛泽经济开发区,区内100多家丝绸厂织机轰鸣,展示了“机声十里”的壮观景象。呈十字交叉的舜湖路、舜新路繁华商业区内,各式商店鳞次栉比,遍布全镇的16家宾馆灯火辉煌,宾客盈门。400余辆出租车、近千辆私家轿车和运输丝绸的大货车、小三轮以及潮水般的自行车流穿梭往来,把马路挤得满满当当;13路公交车把全镇的各个社区和行政村串连在了一起。位于市场西侧的货运中心内,31条货运专线通向全国几十个省、市,把各地客商的丝绸物品迅速、安全地运达目的地。
盛泽这个充满了活力的绸都,正用自己的业绩描绘着中国丝绸业明天的灿烂辉煌。